患者气管插管后护理细则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8-23 12:49:05
气管插管是切开颈段前壁(甲状软骨上),通过切口将大小合适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内,通过气管套管呼吸的方法解除呼吸道梗阻,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。
患者气管插管后气道直接连接呼吸机管道,使呼吸道干燥,分泌物黏稠,甚至结痂,从而使痰液不易咳出继而加重呼吸道阻塞,造成肺部感染。因此,气管插管后护理至关重要,患者术后携带呼吸机辅助通气,不能发出声音,有痛苦不能呼唤,烦躁不安,随时可能自行拔出套管,造成呼吸困难,因此应专人护理,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。处于心功能恢复期的患者,可遵医嘱给予间断镇静,经医生评估后,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,以保护患者安全。约束期间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,观察局部皮肤,并给予按摩,避免局部长期约束造成皮肤受损。为避免疼痛应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。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,翻身时注意身体长轴处于同一直线,保护好头颈部,切忌颈部扭曲,防止因旋转角度过大气管套管意外脱出。如长期卧床存在压疮的患者,可适当增加翻身频率,翻身时多人合作,动作轻柔,避免拖、拉、拽等动作,防止皮肤再次受损。
气管套管保持固定带清洁,选择材料舒适牢固的寸带,固定要松紧适宜,以放入1~2指为宜,每隔2小时检查气管套管固定的牢固性以及周围皮肤是否完好。保持固定带的清洁,如有污染,及时更换。
保持呼吸道通畅:①正确吸痰,吸痰指征:患者呛咳、呼吸不畅、听诊有啰音、血氧饱和度下降等。吸痰时选择大小型号合适的吸痰管,选择正确的负压,成人在40~53.3kPa,儿童<40kPa。吸痰前后要给予100%氧气吸入2min,吸痰管插入时动作轻柔且不可有负压以免损伤气道黏膜,吸痰时要左右旋转,快速提拉,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,整个过程要遵守无菌技术原则,口鼻和气道要分开使用吸痰管以免污染,先吸气道再吸口鼻。痰液较多者应间隔5min以上再吸,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滴入无菌生理盐水,彭肺,甚至改变体位,叩击背部等方法稀释痰液。②间断滴入湿化液,湿化液用0.9%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糜蛋白酶5000U加地塞米松10mg配制,每次吸痰后滴入2~3ml;持续湿化,将配制好的湿化液以输液的方式缓慢滴入气管内,滴速控制在4~5滴/min,每天不少于200ml。③雾化吸入,遵医嘱给予小剂量、短时间、间断雾化法,避免时间过长影响患者动脉氧饱和度。
预防局部感染:①定期观察切口处是否有出血或感染,切口周围皮肤需用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纱布,b.i.d.,气管切口周围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,发现污染随时更换。若切口处感染应增加换药次数并加强抗炎药物治疗控制感染。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。②加强口腔护理,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,b.i.d.,防止口腔感染和口腔并发症的发生。③加强手卫生依从性,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液喷洗,避免细菌通过医务人员手传至患者。
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:①脱管,是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,常因固定不牢所致,脱管后立即通知医生重新置入,以免时间过长造成患者呼吸不畅窒息甚至心跳骤停。②出血,在紧急情况下气管切开后止血不彻底,或导管压迫、刺激,吸痰动作过大等损伤气道壁造成。积极给予止血治疗。③皮下气肿,多发生于颈肩部,皮下气肿时手触摸时感觉皮下海绵状,定期观察进展情况。④感染,与室内消毒情况、吸痰操作污染、原有病情都有关,积极抗炎治疗。
饮食护理:除了常规给予静脉营养外,还要请营养科专职人员会诊,添加必要的肠内营养,对于无吞咽和意识障碍的患者给予鼻饲饮食,以高蛋白、高热量、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为主。饮食温度以37~40℃为宜,速度缓慢,一次进食量200ml左右,在进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,喂食后1h内尽量不翻身拍背。下次鼻饲时先抽吸胃内残留物,判断消化吸收情况,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鼻饲间隔时间。
气管插管作为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措施,其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。护理人员必须有效地做好气管插管后患者的护理工作。保持呼吸道通畅,加强吸痰及湿化雾化是气管切开护理中关键的措施。严格无菌操作,防止交叉感染;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,加强口腔护理,可达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的目的,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。气管插管相关模型: